亚马尔:从 2023 到 2025,两年蜕变见证北极巨人崛起
在北极圈的冰原之上,亚马尔半岛正经历着一场令人瞩目的蜕变。2023 年到 2025 年,这片曾经被冰雪覆盖的土地,在中俄合作的推动下,从一个能源开发的 “潜力股” 成长为全球能源版图中的 “北极巨人”。无论是经济规模、基础设施,还是国际影响力,亚马尔都实现了 “变高变壮” 的跨越式发展。
一、能源产能跃升:从 1650 万吨到 2000 万吨的跨越
2023 年,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年产能稳定在 1650 万吨,占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份额的 12%。这一数据已经让亚马尔成为北极地区最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之一。然而,到了 2025 年,随着技术突破和设备升级,项目年产能突破 2000 万吨,较 2023 年增长超过 20%。这一增长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体现在实际的能源输出能力上。例如,2023 年中石油江苏 LNG 接收站接卸亚马尔资源 350 万吨,而到 2025 年,通过北极航道的运输量预计将达到 8000 万吨,其中能源产品占比 75%。这种产能的飞跃,使得亚马尔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核心枢纽。
二、基础设施升级:冰上丝绸之路的贯通
北极航道的开通是亚马尔 “变高变壮” 的重要标志。2023 年,北极航道的货运量仅为 212.9 万吨,而到了 2025 年,这一数字飙升至 5000 万吨,较 2020 年增长 320%。这一变化得益于中俄合作的 “北极 1 号快线” 等常态化航线的开通。这些航线全长 1.32 万公里,较传统航线缩短 5000-8000 公里,运输时间减少 20 天以上。例如,2025 年 3 月,在 “雪龙 2 号” 护航下,中国首艘货轮穿越北极冰盖抵达荷兰鹿特丹港,标志着 “冰上丝绸之路” 正式通航。此外,亚马尔半岛的萨别塔港也进行了升级改造,成为北极地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港口的年吞吐量从 2023 年的不足 1000 万吨提升到 2025 年的 3000 万吨,能够同时停靠多艘 Arc7 冰级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三、中俄合作深化:从单一项目到全面战略协作
中俄在亚马尔的合作从最初的能源开发扩展到了全方位的战略协作。2023 年,中国对亚马尔项目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液化天然气模块建造和运输船队支持上,例如 7 家中国企业承担了 142 个 LNG 模块中的 120 个,总重逾 40 万吨。而到了 2025 年,双方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涉及能源、物流、科技等多个领域。例如,中俄签署的《北极液化天然气二期协议》将年供气量锁定在 1200 万吨,远超北溪二号 550 亿立方米(约合 700 万吨)的年输送能力。此外,双方还在北极航道的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例如,中国提供的 800 亿美元资金支持不仅帮助俄罗斯克服了技术难题,还推动了极地冻土层施工技术的创新,使得项目建设成本降低 34%。

亚马尔的蜕变不仅体现在能源领域,还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社会发展的进步。2023 年,亚马尔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能源开采,采矿业占工业产值的 79.7%。而到了 2025 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物流网络的扩展,当地的建筑业、运输业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亚马尔项目建设期间与俄罗斯国内 55 个联邦主体近 650 家企业签订了近 100 亿美元合同,提供了超过 6 万个工作岗位。此外,中俄合作还带动了当地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例如,亚马尔项目协助涅涅茨自治区政府制定了原住民社爱游戏(ayx)中国体育会发展计划,改善了当地儿童学前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
五、挑战与未来:在冰与火中继续前行
尽管亚马尔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北极地区的极端气候条件对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构成了威胁,2025 年欧盟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出口实施的制裁也给项目的物流和销售带来了一定压力。此外,环境保护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亚马尔项目需要在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不过,中俄双方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例如,项目采用了 “热管 + 气凝胶” 复合保温方案,将冻土表层温度稳定在 - 15℃,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双方还在探索清洁能源的开发,如北极地区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亚马尔将继续在中俄合作的推动下,书写北极开发的新篇章。从 2023 年到 2025 年,亚马尔的 “变高变壮” 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北极 2 号项目的推进和北极航道的进一步开发,这片冰原将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 “冰上丝绸之路”,为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正如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所说:“亚马尔项目不仅是中俄合作的典范,更是全球能源合作的新标杆。” 在冰与火的交织中,亚马尔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